小说阅读网

小说阅读网>大唐:穿越李恪,配角怎么当皇帝 > 第321章 默契十足的翁婿二人(第1页)

第321章 默契十足的翁婿二人(第1页)

俗语说的好,“说话说一半,越理线越乱。”一旁的李世民原本一边听着李恪话,一边泉思如涌。正在考虑要不要下旨,让户部、工部、兵部,三部协同作业,一起救灾”闻言听到李恪突然间停了下来,就好比一个女人正在兴趣头上,而你却突然间不动了。不免感到一阵微妙的失落与急切。所以这时的李世民,也短暂的忘记了,李恪今日内立下的救驾功劳。一双虎目盯着李恪,目光森森。就好似再说,等下你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,朕绝不会轻易饶过你。好在李恪并没有注意到李世民的表情,在吊足了众多大臣的胃口后。恭敬的朝着台下的一众大臣恭敬的拱了拱手,脸上涌现出满满的崇拜之情。就连说话的语气,也变得既庄重又充满敬意。“不过,今日在看到众多文武大臣,面对这地龙翻身,却处之泰然、秉节持重,莫非也是早早预料到这地龙翻身,其实只是一场虚惊,才如此从容不迫?”听到李恪的话,不说李世民原本紧紧盯着李恪,有些严肃的样子,突然间变得有些失神。就连台下的众多文武百官,也纷纷面露讶异之色。他们没想到李恪会突然将话题转向自己,更没想到李恪会毫无征兆的称赞他们镇定与从容。只是等等!!!"一场虚惊?"很快,这些混迹在官场上的老狐狸们,便敏锐的从李恪这句话中,察觉到了最为重要的关键词。难道,这场地龙翻身根本就不会造成什么灾害,就只有刚才那点动静?只不过,只怪李恪刚才故意的抬高、吹捧这些大臣。夸他们遇事,又是处之泰然、又是秉节持重。若是平时,就算是在上朝,他们听到李恪的这句话后,恐怕早就开始讨论了起来。但既然,自己等人在小一辈的皇子面前,是这等高大的形象,他们自然要保持风度,不可轻易失态,以免落下笑柄。因此,尽管心中疑惑重重,他们也只是交换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眼神,没有立即开口询问或反驳。一时间,大殿内,竟陷入了短暂的寂静,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,似乎在为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伴奏。唯有一些心思细腻的大臣,开始回忆起地震发生前后的种种细节,试图从中找出李恪话中的线索。而另一些则看向上首的李世民,开始揣摩李世民的反应,猜测这位帝王是否如他们一样,并不确信李恪所说的话。毕竟,就算这位燕王殿下行事每每出乎意料,做出了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壮举。但面对天灾这等大事,众臣心中难免还是存有几分谨慎与疑虑。众所周知,地震之威,非人力所能轻易预测与掌控,即便是再英明的皇子,其判断亦需经过事实的验证。就算是太史局,这个以观察天象、推算节气以及专门制定历法的机构。在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,也常感力不从心,只能事后记录,难以事前预警。因此,当李恪提出“一场虚惊”的论断时,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而复杂。台下的长孙无忌,更是表情微妙。看着眼前在皇帝李世民和群臣中间侃侃而谈的李恪。心里想着却是,一日之内连续两次救驾,还不够你炫耀的吗?还要来插手地龙翻身这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,特意来彰显你的智慧与胆识吗?你这让你的大哥太子李承乾如何自处?再则,像地龙翻身这等大事,说的好也就罢了,一但说错了,耽误了救灾的时机,或是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,那可是要背负上沉重的责任。到时,为了平复民怨,就算你是陛下的儿子,恐怕也难以逃脱责罚。想到这里,长孙无忌心中暗忖,要不是娉婷这丫头与你有过婚约,我都懒得管你死活呢?随即,他轻轻叹了口气,决定不再沉默。缓缓站起身,目光扫过众臣,最终落在李世民身上,恭敬地行了一礼,然后沉声道。“陛下,微臣有话想问燕王殿下。”听到大舅哥长孙无忌开口,李世民微微侧目,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。对于大舅哥长孙无忌,君臣相伴多年,自然明白他的沉稳与智慧,在朝堂上往往更是能一语中的,直击问题核心。“无忌,有话不妨直言。”李世民的声音温和而有力,透露出对长孙无忌的尊重与信任。得到李世民的允许,长孙无忌转身看向李恪。“燕王殿下,你方才所言救灾策略,老夫觉得非常可行,无论是从调拨粮草、药材,还是派遣救援队伍前往灾区,稳定局势,安抚民心,都考虑得极为周全。”说到这里后,长孙无忌的脸色微微一沉,语气中多了几分慎重。“然而,关于地龙翻身乃是‘一场虚惊’的论断,微臣以为还需更为详尽的论证。毕竟事关地龙翻身,非同小可,关乎万千百姓的安危与大唐的稳定。殿下虽有胆识与智慧,但此等大事,仍需谨慎对待,你说对吧?燕王殿下?”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长孙无忌这番话,最后一句话,虽然看起来像是对李恪论断的质疑。但实际上却是想要提醒李恪,让他话不要说的太满,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。涉及到朝廷的政策,以及万千百姓的安危,任何轻率的言论,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混乱。所以,看在李恪往后是他女婿的份上,他这才站出来暗示一下。希望李恪,顺坡下驴,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辞,以免给自己和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然而,智者千虑必有一失,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。李恪还以为老丈人这是在给他打配合呢?让他进一步详细的阐述,为什么断定这次的地龙翻身,只是虚惊一场,不会造成什么破坏。好在李世民和群臣面前,好好表现一番。会错意后的他,立马来了精神。先是朝着长孙无忌,恭敬的行了一礼,点了点头,感谢老丈人的好意。原本这次地震的判断,也不是李恪观察和算出来的。而是他存储在脑海中的记忆,告诉他,在唐朝这个时期,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较大的地震。无论是正史,还是野史,都没有这个记载。再有,长安虽然说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地震带之间,也就是“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”和“环太平洋地震带”之间。但实际上又不在地震带上,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。历史上记载,只有陕西省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地震,还是距离唐朝四百多年后的明朝。在渭南市华县,发生一次灾害极端严重的地震。所以,李恪这才敢铁口断定,这次发生的地震,也就是地龙翻身。根本就是一场虚惊,不会对大唐的国计民生造成什么影响。只是,原本只想到随便提一下,信不信也就随他们。只是没有想到,老丈人会这么挺他。为了在老丈人面前赢下点印象分,李恪没有办法,只能开始拼命在脑海中想借口,找理由而另一边的长孙无忌,一看李恪这个动作,也以为自己的暗示奏效,暗暗松了一口气。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,满意的点了点头,也不枉一向不喜欢公私混淆的他,破例站出来提点自己这个女婿。希望他在这个敏感时期,低调一些,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加上太子李承乾又是他妹妹的儿子,自己的外甥。他可不想李建成与李世民那样的兄弟斗争,发生在自己的女婿和外甥身上。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,因嫁给李恪而陷入到这样的旋涡中。好在自己这个女婿,燕王李恪,一向不喜欢拘束,也不喜欢待在长安城。这次若不是那该死的侯君集,他现在应该还在草原上。看样子,等过完年,也是时候建议一下陛下,让自己这个女婿继续他未竟的边疆使命,远离这朝堂之上。不然,以李恪的文韬武略,加上所立的功劳,实在是越来越有些太过像陛下了。听完长孙无忌的话,李世民也是连连点头,声音沉稳而有力,朝着李恪说道。“恪儿,辅机说的不错,你提出此等看法,不知可有依据。朕知你素来心思缜密,行事果敢,但今日之言,定需有的放矢。”“此事关乎社稷民生,非同小可,若你只是随口猜测,就此退下吧?朕与诸位大臣还要商议具体的救灾事宜。”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,若是在往常,既然你以此质疑我,李恪笑笑,也就告辞离去了。但是,今天,这个不拘言笑的老丈人,罕见的让自己在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前,好好的展示展示。他总不好驳了他老人家的面子。于是,李恪整理了一下思绪,他上前一步,拱手作揖,侃侃而谈道。“父皇,依据凭证什么的不敢说,儿臣斗胆,有些不成熟的见解,愿与父皇及诸位大臣分享。”听到李恪的话,李世民虽然有权利直接让李恪阐述他的想法。但为了显得更为公正,李世民将视线看向了房玄龄、长孙无忌等一众大佬。房玄龄从李恪阐述如何第一时间救灾开始,就对李恪的想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因此看到李世民的询问之后,立马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。见到房玄龄、高士廉、魏征和其他人都都或明或暗地给出了支持的态度,李世民心中有了更深的考量。他轻轻抚了抚胡须,目光中透露出对李恪的鼓励与期待,随即温和地说道。“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,那恪儿,你便放心大胆地谈谈你的见解吧。”全然没有注意到长孙无忌那张圆圆的脸上,全是忧虑的神情。李恪朝着李世民和文武百官拱了拱手,自嘲的笑了笑道。“首先,李恪并非太史局里面的那些博士,不会观察天象,但自幼在宫中学习,不爱学习,却对诸多杂书颇有兴趣。”李恪以玩笑开头的一句话,让尽管外面的情况尚且不明,但神情紧绷的大臣们,稍微放松了一些。”,!“小王曾研读过多本古籍,其中不乏关于地震的记载,据本王所知,在发生地龙翻身前,并不是毫无征兆的。”“若是情况严重,地龙翻身前,会出现暴雨、大旱、大涝、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天气。”“就连井水、河水、泉水等各种水位,也会出现突然上涨的现象。”“至于穴居的动物,也会忽然从洞中跑出来,成群结队的开始逃跑。”“飞行动物们则会出现乱飞的现象,甚至还会发出很难听的嘶鸣。”“但小王有留意,近几日以来,并未发生这些异常现象,就连冬眠的黑熊,也是被青雀赶出来的。”“因此,儿臣斗胆推测,此次所谓的地龙翻身,不足以对长安城及周边地区造成重大损害。”“当然,儿臣也深知,自然之力难以捉摸,任何预测都可能有误。但长安距离骊山,只有一个时辰多的距离,若是不惜马力,或许更快。”“但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任何人前来通报,或许长安所在的百姓,就连刚才的动静都没有感觉到。”“这才是儿臣认为,事态并未严重至此的原因。”李恪的话语掷地有声,条理清晰,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不禁点头赞同。话语中既有对古籍知识的引用,又有对现实情况的细致观察,展现出了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与稳重。李世民听后,眼中的光芒更加柔和,他轻轻点头,显然对李恪的见解颇为满意。“恪儿,所言皆出自对事实的严谨分析,朕觉得甚为有理,不知诸位爱卿如何看待?”为首的房玄龄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。因为李恪这番话不仅缓解了朝堂上的紧张气氛,更为接下来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“陛下,臣附议,既如此,我们不妨再派人前往骊山一带详细探查,确认情况的同时,也做好回长安的准备。”“臣等附议”房玄龄适时地提出了建议,得到了众臣的附和。而在口干舌燥的说完这么长长一段话,见到自己的见解,得到了父皇李世民和诸多大臣的赞同。李恪不忘朝长孙无忌,投以一个轻松搞定的微笑。而看到李恪非但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,还反其道而行之的长孙无忌,脑门上的青筋突突直跳。朝着李恪,无声的张开嘴巴。“扎式(摆架子,打肿脸充胖子)”“马卡(差劲)”“麻米儿(不明事理)”一众长安的方言从他的嘴里,不断的冒了出来。:()大唐:穿越李恪,配角怎么当皇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