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光绪皇帝,正值青春年少,血气方刚,头脑灵活,思想活跃。
他胸怀大志,激情澎湃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想施展开拳脚,大干一场。
可是,慈禧皇太后却牢牢地束缚着他的手脚,不让他施展开手脚大干一场,这让光绪皇帝十分苦恼和郁闷。
他想摆脱慈禧皇太后的控制,自主地行使他做皇上的权力,可是,他越想摆脱慈禧皇太后的控制,慈禧皇太后把他抓得越牢固。
他就像慈禧皇太后手中捏着的风筝,他飞多高,飞多远,都由慈禧皇太后手中攥着的风筝线说了算了。
慈禧皇太后不松开手中的线,他永远飞不高,飞不远,也不可能摆脱她的控制,去自由地翱翔。
慈禧皇太后对光绪皇帝控制地越紧,光绪皇帝对慈禧皇太后就越排斥,越反感。
他已经成了成年人了,不再需要躲避在慈禧皇太后的翅膀底下飞翔,他需要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,自由呼吸新鲜空气。
渐渐地,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,越来越尖锐。
表面上看,两个人之间和睦相处,风平浪静,其实,下面是风声鹤唳,暗流涌动。
光绪皇帝站在窗前,极目远眺,他在思索着,何时他才能够不受慈禧皇太后的束缚,施展开自己的拳脚,大干一番,实现他的雄心壮志和宏伟蓝图。
寇连材看着光绪皇帝的背影,很想安慰他几句,可是他又不知道话从何说起。
寇连材只能静静地站在光绪皇帝的身后,默默地看着他。
正在这时,忽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。
寇连材一见小太监冲了进来,吓了他一大跳,他赶紧拦住小太监,问道:“你有何事,如此慌张?”
小太监刚想说话,却见一直背着他们的皇上,听见他们的说话声,忽然转过身来,看着慌里慌张地小太监。
小太监一见光绪皇上看着他,噗通一声,跪倒在地,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启禀皇上,翁同龢大人求见。”
光绪皇帝一听老师翁同龢求见,知道他一定有重要事要跟他商议,赶紧说:“快快请翁同龢大人进来。”
“嗻。”
小太监给光绪皇帝磕了头,站起来,倒着身子退出去,然后又急匆匆地朝院外走去。
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,凡事一直站在光绪皇帝的这一边,替光绪皇帝考虑。
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,翁同龢与光绪皇帝一样,内心是相当的苦闷。
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,是什么原因使大清朝处处被动挨打,还要受外国列强的欺辱,进行割地赔款求和,他实在想不明白。
就在他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,他忽然头上灵光一现,想起了几年前一个叫康有为的举人,给他上过一个奏折。